优秀民歌唱响“八桂民俗盛典”。 11月1日,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展。自治区文联承办美术作品展、书法摄影作品展。 广西书协入赣进湘寻经问道。 广西优秀文艺期刊受表彰。 “一带一路·梦汇南洋”中马文化艺术交流展上,采风创作团向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赠送集体创作的中国画《源远流长》。 “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文艺志愿服务走进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艺术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广西文联:团结引领新文艺群体取得实效》。
深化文联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推进文联组织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大历史机遇。 今年2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近一年来,自治区文联坚决贯彻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牢牢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总要求,立足最广泛地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文艺创作、服务人民群众的总目标,采取制定方案明确分工、优化职能加强服务、督促检查强化落实、搭建平台促进交流等措施,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有序推进。 目前,改革方案中的30项具体任务已基本落实完成。文联组织在转思维换思路、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改革创新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1 提升“政治力”,建立长效机制 切实突出文联组织的政治性 切实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文联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把文艺事业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牢把握好文联工作正确导向,确保党对文联工作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以党建促业务、强管理、带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实施细则》,并制定《广西文联党组工作规则》《广西文联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统筹规划,抓好会员培训工作。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把政治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把对中青年骨干文艺人才和新文艺群体的培训统筹起来,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服务人民。201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自治区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工作,近3000名会员参加培训。2018年已举办12期培训班,近2000人参加培训。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14个全区性文艺家协会中建设兼合式党支部,在39个业务主管的社会组织中设立联合党支部,实现协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板报宣传和开展诗歌朗诵会、读书活动、微信讲堂等多种方式,建设并用好机关党员政治生活活动室,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实现了基层党建有动力、有平台、有方法、有制度保证。
2 提升“组织力”,夯实基层力量 为增强“三性”加强保障 优化和完善文联机关工作职能。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增加文艺志愿服务、新文艺群体联络、文艺界行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文艺维权、网上文艺发展、网上文联建设等工作职责,并已开始积极发挥作用。实施第一批有文艺专长的机关工作人员以“专兼挂”的方式下至部分协会。 将协会换届作为文联专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推荐、考察、提名文联主席团、协会主席团人选。增加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比例。文代会代表中,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比例提高到78%,文联主席团中,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比例提高到75%。 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一批基层文联的成立,成为文联工作深入群众的前沿触角。南宁、桂林实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文联全覆盖。河池市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进行试点,该县19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文联,还在地苏镇建立全国首个村级文联工作站。 做好新文艺群体联系服务工作。一批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各全区性文艺家协会,并有5名新文艺群体代表在4个全区性文艺家协会担任副主席。网络作家蒋晓平当选广西政协委员。广西作协成立网络文学委员会,广西杂协扶持并成立以新文艺群体为主体的“广西新桂军魔术工作室”“南国幻象魔术工作室”。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全部向体制外文艺工作者开放,并积极推荐新文艺群体的优秀代表参加、参评中国文联相关人才培训、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3 提升“创作力”,聚人心聚人才 推动广西文艺出名家出名作 努力培养标志性的文艺领军人物。制定《广西文联关于文艺家精品创作签约制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文艺家签约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采风、创编活动,为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今年以来,推荐30余人参加国家级各类文艺研修班;结合各协会专委会的设立,建立和完善专家库建设;组织举办广西文艺花山奖的评选,发现、培养和激励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推荐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文艺家、先进人物9人,获确认7人,入选人员先进事迹在广西各大媒体陆续被报道。 努力扶持标志性的文艺精品。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18-2022年)》,力争在多个文艺门类上有所突破。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推送文艺作品参加全国赛事展演,并组织专家开展会诊、深度打磨,提供智力支持。对入选全国赛事展演的文艺作品予以一定的奖金鼓励或创作演出补助。开展调研考察,广西书法家协会调研组到江西、湖南两省寻经问道,认真学习赣湘两省书法事业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广西书法事业发展拓宽思路。今年8月,组织召开“广西文艺发展座谈会”,谋划广西文艺“出名家名作”。 精心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文艺实践活动。团结引领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唱响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主旋律,勇于承担、出色完成多项主题创作、展览任务。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行的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中,承办美术作品展和书法摄影作品展。承办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学、歌曲创作征集活动。主动与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家协会联络协调,将一场场精彩的慰问演出、文艺培训、文艺志愿服务送到八桂大地的青山绿水间。
4 提升“传播力”,做强网上文联 延伸联络服务管理手臂 加强对文联活动的宣传报道。连续三次登上《中国艺术报》重要版面:4月25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广西文联:团结引领新文艺群体取得实效》,介绍广西文联开展新文艺群体工作的经验;7月11日,头版头条刊发综述《文艺界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努力铸就文艺事业新辉煌》,其中对广西文联开展“学习牛犇精神,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做重点推介;6月7日,二版头条刊发消息《广西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为校园送去艺术公开课》。 加强对重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的评论引导。在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建立首批广西文艺评论基地。与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广西作家与当代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各文艺门类优秀作品研讨会20余场。 集中力量建好移动网络,专心致志做强官方微信。对广西文联网进行升级改版,积极搭建网上推介平台、网上服务平台、网上工作平台,努力将联络服务覆盖到各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和文艺工作者。“广西文艺界”微信公众号及时报道文联工作,重点推荐优秀作品。在手机客户端“广西云”开辟“广西文艺界”专号,借助新型媒体平台,扩大广西文艺影响力。
5 提升“合作力”,开展跨界融合 为同频共振构筑平台 将协会、社会、各级文联的力量整合起来。开展跨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以文化热点、传统节庆为主题,变“各自独唱”为“众人合唱”。跨国开展“一带一路·梦汇南洋”2018中国-马来西亚艺术作品交流展、“同唱友谊歌”2018中越歌曲演唱大赛,跨省区开展滇黔桂湘四省(区)山歌大赛,与地方政府合力开展“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广西特色文艺之乡”“三月三·八桂民俗盛典”品牌建设,与自治区教育厅联合在全区各大、中、小学校共同开展“文艺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组织全区文联系统广泛开展“歌海元宵——广西文艺界电视联欢晚会”。 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民俗等文艺门类组合起来。开展集创作、展示、交流、欣赏为一体的跨界运作,整合“碎片化”为“组合拳”,如连续多年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惠民活动、今年5月的“广西艺术创作获奖作品展评(走进校园)专场活动”、2018年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培训活动,集合各门类文艺工作者,惠及社会各界群众,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尽享文化发展成果。
结束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自治区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出名家名作,带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文艺惠民,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工作目标,带领文艺队伍、文联队伍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政治意识、深化思想认识、提升履职能力、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奋力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努力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 妍 文/图)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