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857|回复: 0

提升摄影技艺的必修课 尝试多种角度捕捉光线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10

组织活动:33

发表于 2016-5-1 07: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前面是树,后面是太阳。一般很多教科书都会建议你在这样的环境下拍照。当太阳在你身后时,阳光会正面照向被摄主体,经过反射后被镜头所捕捉,形成了一幅草原上枫树的画面。太阳不在画面当中,因此测光和曝光也就相对简单。而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大部分都被被摄主体挡住了,因此他们也不会对测光造成太大的影响。你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个画面。因为光线很平均,曝光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可能稍微乏味了点,缺少了阴影带来的质感和立体感。这里面光线和色彩都有了,只是还少一些活力。

  如果你刚开始摄影不久,最好还是先熟悉一下基础的曝光,再来学习这些复杂的动态范围和曝光补偿。但如果我们止步于此,放弃从其他方向捕捉光线,就会失去拍出更加好照片的机会。这是不是意味着正光就不能用,甚至说这是一种“坏光”呢?也不尽然,只要你拍摄的对象有特点,例如非常优雅的姿态或是在某个闪亮的时刻,还是可能拍出好照片的。

8895D82DCD5A45978F214E8B60E69DC4.jpg
佳能5D, 146mm,1/200 @f/10, ISO 100

  这是我很多年前拍的一张正光的人像照。如果在今天,我会等待更好的光线拍出更有趣的照片。

  回到我们刚才的场景。这次,你开始往右边,绕着枫树走。此时的太阳处于你周边视觉的左边,肩膀以上的位置。继续走,直到太阳来到枫树的正左方。因为你是从侧面看过去,现在的枫树是亮的,就像佩吉湾的灯塔一样。光线照在树叶上,在树冠上留下了许多细小的阴影,若隐若现,仿佛一团鲜红的火焰。而枫树之前被自己挡住的影子,现在也出现在了画面的右边。树影横卧在草地上,形成了一片树形的阴影,给画面添加了新的元素。树干在光线的照射下,也有了从明到暗的渐变,让原本看似光滑的表面有了立体感,体现出其原有的质地。

62A3FB7592914DE98503219870546B5C.jpg
尼康D3s, 16mm, 0.4 秒@ f/22, ISO 100

  日落强烈的侧光照在新斯科舍佩吉湾的灯塔上,长长的阴影,给画面带来了深度和动感。

A6E8B8E1AD2140369B399F0E700ABF80.jpg
莱卡M(240), 21mm, 18s @ f/13, ISO 400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卡文迪什,2014

  侧光加大了阴影的作用,因为在正光中看不到的阴影,现在出现在了相机之中。阴影可以塑造一件物体,展现它的质感与维度,而这些是在正光下无法实现的。这些阴影带来了更多的线条和形状,如果想要表现度和细节,它们正是你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

练习Tips

  我们都拍摄过很多正光的照片,却很少会主动去找侧光的角度,或者等太阳运行到另一个位置时,才进行拍摄。这个习惯需要改变。用一周的时间,强迫自己不在太阳在你身后的时候拍照。还有,我们还没讲背光的情况,所以也别太冒进,不要让太阳直接对着你。一星期后,坐下来研究一下这些成果:

●你喜欢这种情绪和深度的提升吗?
●侧光拍摄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难题?
●你是如何处理阴影造成的额外线条和补充元素的?

  如果你没有停下来做练习,而是一口气读完了前面的内容,你最好现在先去拍3张照片回来。拍这些照片不会花你太多的时间,甚至比你读这篇文章或者我写这一段字的时间还要少。太阳的位置不会在这段时间中发生明显的变化,树也还是原来的树,连草地也没有变。在那3个关键的节点,你拍下了3张不一样的照片。你可以对画面进行一些调整,对场景进行创新,例如添加新的视觉引导线,或是在侧光的场景将枫树的位置往左移,给阴影部分留下更大空间。

249B31D1FFC14EF89BC17A1CEC9E3BCA.jpg
尼康D3s, 24mm, 20 秒@ f/10, ISO 400

  这艘停靠在图尔卡纳湖的木船要是在正午的阳光下可能平凡无奇,但当落日时分阳光软下来之后,整个画面的氛围就完全不同了。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源自光线。

  在拍摄背光照片时,你可以将光圈调至f/16,把那些透过树冠的光点变成一点点的星光。而在第一个场景中,你要是觉得这样的光线照在树上没多大意思,也可以试一下用更大的广角,增加一些天空的比重。

7EC4CCD88E1A4F0194A173764D8A7BB9.jpg
尼康D800, 300mm, 1/1600 @ f/7.1, ISO 400

  光线透过大天鹅的羽毛所产生的意境,是不能和一般的光线照在上面反射回来相提并论的。我会把握一切拍摄透射光的!

  这些都是光线方向的改变产生的结果,在光线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调整相机的位置。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一些选择,它们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首先要说的就是阴影。阴影并不仅仅是太阳找不到的地方,它是教导人们如何阅读照片的指示器,它连接着照片与真实的世界,帮助我们合理地理解空间。这就是为什么高动态范围的照片看起来这么假的原因了,这些超现实的图片受到了一些新手的热捧,可是很多摄影师却并不喜欢。这不是它的错,但如果把黑色去掉,那么神秘感就消失了,我们平时基于阴影的感知也没有了。我们还会再次重申关于阴影的讨论,因为它实在太重要了,它能够用来创造深度、形状、线条以及情绪。现在开始,你要开始学习观察它们,并通过研究它们的位置,揣摩光线的情况。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是光线照在物体上是否会反光,或者穿过物体,形成透射光。并不是说谁好谁坏,这是它们的属性,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营造不同的美感,甚至可以将两者结合。反射光很常见,它可以是物体的反光或者局部的高光,好像一些粗糙表面的反光,或是孩子眼中的眼神光,也都属于反射光。只要是不透明的,甚至颜色很暗的物体,都可以反光,不一定闪闪发光的东西才叫反光。而对于有点透明的物体,例如叶子,光线既可以打在上面反射回来,也可以直接投过去,这就取决于光线的方向了。这种区别就像是看完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之后,再去光台看一张透明的幻灯片一样。光台上的幻灯片颜色通常会更艳丽,仿佛是从内部发射出来的一样。我们对于这两者的感受是有很大区别的。

A3514BA3D33643B2B6BAAEF1C701A227.jpg
尼康D800, 135mm,1/1600 @ f /4,ISO 400

  看看这些阴影,哪个的光更硬?哪个的光更软?它们对于整个人像作品的感觉起到了什么影响?

9CF0C2E870B54F1DAF581B74C326FD6C.jpg
尼康D800, 145mm,1/100 @ f/5, ISO1000

  并不是所有的光线都是相同的。光线也有细微的差别,例如上面所说的反射光和透射光。当然,还有一种差别我们也要格外注意,并加以利用,那就是光线的软和硬。

  硬光不论来自哪个方向,都很少分散,直接从光源照向它前方的物体。区别硬光和软光的方法是看它们的成像,特别是它们投射出来的阴影。硬光的边缘更明显,对比也更强。这种阴影效果更加强烈,也更难以掌控。而软光则是那种我们在阴天看到的光,不会留下太清晰的阴影,色彩也更加平淡。它们各有各的优势,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这些差异。

练习Tips

  以后拍照之前,先问问你自己:光线怎么样?它对颜色和阴影产生了什么影响?它的质感和深度如何?现在的意境如何?有什么改变它的办法吗?说这么多,其实就是希望你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围绕你的拍摄对象转几个圈,看看它在正光、侧光以及背光时的效果。然后,想想有没有拍到透射光的可能。有时候你并不一定能拍出想要的感觉,但这些东西没试过你是不会知道的。从各个角度研究一下你的拍摄物体,看看当时的光线。“光线怎么样?”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最喜欢问自己的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则是:“我能用这个光线做什么?”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的关键——提升摄影技艺的60节必修课》

2C242590929442D0A98EC2CB426FA47C.jpg

ISBN 978-7-115-40607-1
【美】大卫杜舍曼 著

定价:89元

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02444.html

内容提要:

  当你拥有了先进的相机和昂贵的镜头后,一定十分期待能够拍出令人惊叹的照片,但是你会发现器材的升级并没有给你的拍摄技术带来质的飞跃!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你的摄影技术呢?其实,有很多种手段和途径!例如,完全掌控你的相机,尝试不同的拍摄思维,学习摄影大师的作品并了解它们为什么能打动你,浏览画家、设计师或其他平面艺术家的作品,学会观察光线、形态和瞬间,不断地拍摄、拍摄、再拍摄……要知道,除了不断学习与实践,世界上并没有让你一夜成功的魔法。作为一个摄影师,你的想象力、激情、耐性、接受能力、好奇心已经挑战固有法则的勇气,都是你提升的因素。这本书,讲的都是这些事情!《摄影的关键》作者杜舍曼是久负盛名的职业摄影师。在本书中,他依据自身的经验总结出提升摄影技艺的60节必修课,每一课都将成为你迅速提升摄影水平的垫脚石,帮助你对自己的摄影有更深刻的了解。除了讲解技术,大卫杜舍曼重点讲述了那些对摄影作品十分重要的拍摄要素与原则。深刻理解这些原则,熟练运用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你就能自由地创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摄影作品。

作者简介:

  大卫杜舍曼(David duchemin)是一位专攻人文项目和环球旅行摄影的签约摄影师。杜舍曼是国际摄影社区的热心投稿人,他的第一本书《视觉之旅:摄影的视角培养与构图思想》因其视角、激情和深度而获得广泛的赞誉。


24.8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