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动物园出来,眼前由东向西绵延散立着大大小小的山峰
 
   广西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孤峰。
 
 那座迎新春牌楼后递次的山峰上,耸立着两座玲珑的亭子
 
 
 
 沿着石阶上山,在树林里探路
 
 看到了黄色的琉璃瓦,仿佛下面有寺院
 
 下行时看到了舍利塔9
 
 舍利塔共4层,高6米,宽2.5米,
 
 塔上端书“舍利宝塔”四字,下端有佛像浮雕一尊。
 
 塔旁有一石碑曰“南山舍利塔记”。
 碑文有“佛光频耀,震动人天,信女陈觉定
 喜舍桂钞一千五百一十五元敬造石塔……”等字样。
 这座塔是民国年间,本县南江村盛光庭
 得知南山寺末代住持李春崖收有普仁大师园寂时的一颗佛珠,
 藏于广东肇庆庆云寺,便亲到那里索珠回来,
 即与当地绅耆龚雨庭、叶瑞庭、周景贤、林进才等人商议建舍利塔。
 随后便以贵县佛教协会名义,发出缘部,向各方善男信女,广结善缘,随缘乐捐,并得到香港信女陈觉定大力支持,
 遂于1936年间全塔建成,将普仁大师的佛珠藏于塔内。
 
 
 
 来到到山下,是一绿树成荫的平地。
 南山寺门西侧,甘液池边,有棵远近闻名的菩提树,
 
 树高16米,主干直径1.1米,叶大如掌,遮覆直径达8米,四季常青。
 
 有一石碑介绍说菩提树在我国极为罕见,
 两广地区仅广州光孝寺和贵港南山寺各有一株。
 贵港人曾绍箕于1686年作《南山即景》诗时曾提到菩提树
 云:“行看池边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
 据此推断,南山寺菩提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
 因其稀有而珍贵,故它与南山石佛洞中的石观音、飞来钟被誉为“南山三宝”,加 上洞中的宋、元、明、清历代摩崖石刻统称为南山“三宝一绝”。
 锦云以为有误。
 ◆锦云曾以照片介绍过:印度恒河岸边有一棵举世闻名,
 高约百丈、枝干粗壮、叶片嫩绿、冬夏长青的毕波罗树(菩提树梵语原名:Pippala)。
 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
 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
 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
 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
 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
 经过多年的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
 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
 印度这棵大树夏能遮日,冬能挡风,阴能避雨。
 东来西往的行人常在树下歇息。
 这棵大树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但有灵气如人的情意。
 每年到如来佛涅磐的这天,树上的叶子就全部落了,
 枝条上还浙淅沥沥地掉着水珠,如泪水一般。
 各国的君子、各地的比丘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祭祀,
 成千上万的人在树下奏乐,跳舞,献花上供,焚香叩首,诵经念卷,日夜不停。
 好多人用香水清洗树身,用乳汁浇灌树根。
 到了第二天,树叶又长出来了,更加鲜嫩碧绿。
 阿育王刚继位时,横行霸道,广施暴政,不信佛法。
 曾下令在全国毁掉佛祖的各种遗迹。
 最受佛门崇拜的菩提树首当其冲。
 阿育王心想:要灭佛门,必须砍倒有灵瑞气的菩提树。
 于是,他亲自带领王公大臣,兵马将士,浩浩荡荡地前来砍伐。
 士兵们手持利斧,轮流上阵,足足砍了半天,才将树砍倒。
 晚上,他们燃起大火,跳舞唱歌,饮酒庆贺。
 谁知第二天清早,光秃秃的树墩上又长出了两棵大树。
 清风一吹,树叶啪啪发响。
 阿育王恼羞成怒,认为菩提树在嘲笑他。
 即令士兵将树再次砍倒,连根挖出。
 又把根、杆、枝、叶剁得粉碎,堆在一起,点火焚烧。
 倾刻之间,烟雾滚滚,火光冲天。火乘风势,碑僻啪啪,越烧越旺。
 佛门弟子哪敢近前,只在远处观望,个个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过了一时三刻,火势渐弱,突然火堆中长出两颗菩提树,
 树杆像玉石一样洁白,叶子像翡翠一样碧绿,散发出醉人的香气。
 香气扑鼻而来,沁人肺腑。阿育王和将士都觉得心旷神怡,精力充沛。
 大火渐渐熄灭了,菩提树节节长高了。
 阿育王亲眼看到了树的神奇,恍然大悟——佛的神力是奇异的,佛迹是万难摧毁的。
 他心中非常内疚,悔恨不该听信外道和王妃的谗言来砍菩提树。
 决心痛改前非,今后一心供奉佛祖。
 他命人抬来一百桶香甜的牛奶饶在树根上,
 使那两棵菩提树长得更加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人们只要在树下转上一圈,就会病痛消除,轻松愉快。
 阿育王弃恶从善,在树下摆上香案,亲自焚香供奉神树。
 还请了好多沙门高僧在树下击鼓敲磬,作法会道场,讲说佛经。
 他听得人了迷,一连半月没有回王宫。
 再说王妃从小信奉外道。这次阿育王毁灭佛门遗迹,就是她再三煽动的。
 可是,大王出官半月有余,左等右盼不见回来,心中十分着急。
 她怕大王信了佛法,自己就会失宠。忙差人去请阿育王回宫。
 差人飞马返回,禀告王妃:大王砍树,神树死而复活,
 大王便皈依佛门,在树下供奉佛法,三个月不回王宫。
 王妃听言,气得昏了过去。仆人唤醒后,心想:
 大王三月不回,都是这棵菩提树作祟。不除掉妖树,难解我心头之根!
 立刻带了十名壮汉,于夜深人静时,偷偷地又砍倒了菩提树。
 这天清早,阿育王来到树下供奉,见树又被人砍倒,不禁怒火中烧,
 正欲下令追查凶手,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砍过这棵树吗?
 我虽信了佛,但还有人不信佛。他们还没有觉悟,才做出了这样的蠢事。
 这不能责怪他们,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佛的神力。
 只有让菩提树再次复活,才能启发他们悔悟。
 于是,阿育王和众比丘怀着虔诚的心意,跪在树前祈祷,请树神再次显灵。
 又令人抬来一百桶乳汁浇灌在树根上。
 不久,树墩上抽出了新芽。
 到了太阳落山时,又长成了两棵参天大树。
 阿育王对菩提树越发崇敬了
 他怕有人再来偷砍圣树,让工匠建造了一道高约丈五的石墙,把菩提树保护起来。
 从此以后,菩提树虽经受了无数次狂风暴雨、严寒酷暑,
 依然枝叶婆娑,树影斑驳,受佛门敬拜。
 大唐高僧玄奘在印度取经时,还亲自拜谒了这两棵菩提树。
 ◆锦云曾跟老师去敦煌莫高窟考察过。
 壁画中就有叙述这样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菩提树随处可见,不计其数。
 最为高大的是第17窟(藏经洞)北壁两棵,
 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身苍劲多节,藤蔓缠绕,形似当地常见的胡杨树。
 因此,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
 源于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又在菩提树下涅磐升天。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
 也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 菩提树与我国四川盆地的黄桷树属于同一树种.
 在佛教里,黄桷树也被称为菩提树,而像印度那样的常绿的菩提树,我国是没有的。
 据考证,菩提树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
 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
 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
 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
 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
 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锦云估计南山寺的菩提树也许与此同时引进的。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流逝了。
 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
 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2003年,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带团考察过:
 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
 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枝条,
 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
 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养护。
 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状,枝叶茂盛
 每当国内外高僧前来时,植物园的这棵菩提树就会被请出来,接受高僧们的顶礼朝拜。
 “文革”动乱期间,植物园被冠以“封资修”、“花花草草”等罪名,
 建制撤销,人员流散,这棵菩提树也被迫离开植物园,流离失所。
 值得庆幸的是,有心人悄悄地把它藏起来,并用心管理,使之大难不死。
 十年浩劫之后,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四处寻找这棵菩提树,
 先后访问了几十个园林单位,几经周折,才最终把它找回来。
 目前,经过植物园职工的精心养护,这棵菩提树长势良好,
 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似乎象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
 中印两国人民友谊永存。
 ◆在云南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
 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
 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
 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
 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
 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超额。
 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
 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
 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
 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
 其树龄已有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
 传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
 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
 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
 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
 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
 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
 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
 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
 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分爱护这株菩提树。
 西双版纳傣族全民信奉小乘佛教,对菩提树十分敬重、虔诚,
 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
 如果谁家人口不安宁,猪瘟鸡死,五谷欠收,
 就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佛祖的保佑。
 每到佛节,信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
 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千万不能砍伐的!
 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
 砍伐菩提树就是对佛的不敬,就是罪过。
 解放以前,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
 “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
 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
 举行婚礼时,歌手总会唱道:“今天是菩提升天的日子”。
 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
 “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象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
 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戒句。
 
 
 (转自游多多旅行网)
 |